“中国石油科学2025年度十佳论文”名单公布!

近日,由《石油科学通报》编委会发起的“中国石油科学2025年度十佳论文”发布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会上公布了“中国石油科学2025年度十佳论文”10篇,提名论文25篇,内容涵盖石油地质、石油地球物理、石油工程、石油机械、石油化学、石油经济及交叉学科等多个研究方向,展现了我国石油科学领域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紧跟行业前沿热点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石油科学年度十佳论文”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九届。此次评选对评选规则进行改革优化,首次将评选论文的发表时间范围扩展至过去十年(2015-2024年),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考量论文的引证指标、专家意见以及研究本身的创新性与应用价值。优化后的评选规则有效避免了发表时间对论文引用的影响,使得评选结果更具科学性和代表性,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认可和肯定。中国石油科学2025年度十佳论文获奖名单

1

马新华, 张晓伟, 熊伟, 刘钰洋, 高金亮, 于荣泽, 孙玉平, 武瑾, 康莉霞, 赵素平. 中国页岩气发展前景及挑战[J]. 石油科学通报, 2023,8(4):491-501.

2

姚红生, 陈贞龙, 何希鹏, 王运海, 蒋永平. 深部煤层气有效支撑理念及创新实践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为例[J]. 天然气工业, 2022,42(6):97-106.

3

贾利春, 李柱正, 陈丽萍. 基于有效应力的裂缝性碳酸盐岩地层孔隙压力预测[J]. 钻采工艺, 2023,46(5):93-99.

4

曹剑, 雷德文, 李玉文, 唐勇, 阿布力米提, 常秋生, 王婷婷. 古老碱湖优质烃源岩:准噶尔盆地下二叠统风城组[J]. 石油学报, 2015,36(7):781-790.

5

韩卫雪, 周亚同, 池越. 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去除[J]. 石油物探, 2018,57(6):862-869.

6

杨勇. 济阳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富集高产规律[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3,30(1):1-20.

7

周福建, 袁立山, 刘雄飞, 王博, 李明辉, 李奔. 暂堵转向压裂关键技术与进展[J]. 石油科学通报, 2022,7(3):365-381.

8

刘义坤, 王凤娇, 汪玉梅, 李斌会, 张栋, 杨光, 支继强, 孙硕, 王旭, 邓庆军, 徐贺.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2,49(4):752-759.

9

熊昊, 梁潇予, 张晨曦, 白浩隆, 范晓宇, 魏飞. 重质油直接制化工品:多级逆流下行催化裂解技术[J]. 化工学报, 2023,74(1):86-104.

10

张希良, 张达, 余润心. 中国特色全国碳市场设计理论与实践[J]. 管理世界, 2021,(8):80-94.中国石油科学2025年度十佳论文提名奖名单

[1] 秦积舜, 李永亮, 吴德彬, 翁慧, 王高峰. CCUS全球进展与中国对策建议[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27(1):20-28.

[2] 阎荣辉, 王京光, 何旺, 李新强, 陈春宇, 李宏清.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井储层坍塌及伤害主控因素研究[J]. 钻采工艺, 2023,46(6):8-13.

[3] 康永尚, 皇甫玉慧, 张兵, 邓泽, 毛得雷, 何志平, 王建, 袁春林. 含煤盆地深层“超饱和”煤层气形成条件[J]. 石油学报, 2019,40(12):1426-1438.

[4] 马先林, 周德胜, 蔡文斌, 李宪文, 何明舫.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44(4):81-90.

[5] 王伟, 徐卫亚, 王如宾, 曹亚军, 王环玲, 冯树荣. 低渗透岩石三轴压缩过程中的渗透性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34(1):40-47.

[6] 杨海军, 陈永权, 田军, 杜金虎, 朱永峰, 李洪辉, 潘文庆, 杨鹏飞, 李勇, 安海亭.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超深层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与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25(2):62-72.

[7] 郭绪杰, 支东明, 毛新军, 王小军, 易士威, 朱明, 甘仁忠, 武雪琼. 准噶尔盆地煤岩气的勘探发现及意义[J]. 中国石油勘探, 2021,26(6):38-49.

[8] 周德华, 陈刚, 陈贞龙, 刘曾勤. 中国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关键评价参数与前景展望[J]. 天然气工业, 2022,42(6):43-51.

[9] 何登发, 张磊, 吴松涛, 李涤, 甄宇.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阶段及其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39(5):845-861.

[10] 秦勇, 申建. 论深部煤层气基本地质问题[J]. 石油学报, 2016,37(1):125-136.

[11] 汪泽成, 施亦做, 文龙, 姜华, 江青春, 黄士鹏, 谢武仁, 黎荣, 金惠, 张志杰, 严增民. 用超级盆地思维挖掘四川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的探讨[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22,49(5):847-858.

[12] 常德宽, 雍学善, 王一惠, 杨午阳, 李海山, 张广智.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数据断层识别方法[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1,56(1):1-8.

[13] 李宗杰, 杨子川, 李海英, 刘军, 龚伟, 马学军, 杨林, 黄超. 顺北沙漠区超深断溶体油气藏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J]. 石油物探, 2020,59(2):283-294.

[14] 邓继新, 王欢, 周浩, 刘忠华, 宋连藤, 王绪本. 龙马溪组页岩微观结构、地震岩石物理特征与建模[J]. 地球物理学报, 2015,58(6):2123-2136.

[15] 张广智, 陈娇娇, 陈怀震, 马中高, 李呈呈, 印兴耀. 基于页岩岩石物理等效模型的地应力预测方法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5,58(6):2112-2122.

[16] 辛佳兴, 陈金忠, 李晓龙, 王长新, 张雪伟, 朱宏武. 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研究前沿进展[J]. 石油机械, 2022,50(5):119-126.

[17] 单克, 帅健, 杨光, 孟伟, 张浩. 美国油气管道基本失效概率评估方法及启示[J]. 油气储运, 2020,39(5):530-535.

[18] 马晓迅, 赵阳坤, 孙鸣, 么秋香. 高温煤焦油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 煤炭转化, 2020,43(4):1-11.

[19] 郑东, 于维铭, 钟北京. RP-3航空煤油替代燃料及其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31(4):636-642.

[20] 王佳静, 王建文, 李茂帅, 宋奕慧, 王石维, 吕静, 鲍晓军, 马新宾. 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研究进展[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4,55(2):75-83.

[21] 宋江峰. 原油中沥青质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J]. 油田化学, 2023,40(4):627-635.

[22] 范思强, 王仲义, 曹正凯, 孙士可, 吴子明. 直馏蜡油掺炼劣质原料全循环加氢裂化工艺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1,50(5):17-22.

[23] 王锋, 葛星. 低碳转型冲击就业吗——来自低碳城市试点的经验证据[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5):81-99.

[24] 邬彩霞.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J]. 管理世界, 2021,(8):105-116.

[25] 江深哲, 杜浩锋, 徐铭梽. “双碳”目标下能源与产业双重结构转型[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4,(2):109-130.来源:石油科学通报

发布者:cubeoil,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ubeoil.com/archives/105304

(0)
上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