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Yangtze University)是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门类较全的综合性大学,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高校,由湖北省主管。
长江大学于200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4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科创办70年来,累计为国家输送7万余名专业人才,包括院士、院士候选人、能源领域知名骨干、专家等。长江大学院士校友
- 王铁冠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铁冠,1937年12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家与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铁冠于1956年从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毕业,并进入江汉石油地质学校任教;1965年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1983年至1984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做研究学者;1984年至1986年担任俄勒冈州立大学客座副研究员;1986年至1994年担任江汉石油学院教授;1994年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铁冠主要从事生物标志物、油藏地球化学与石油地质学的教学与科研。
- 邓运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邓运华,男,汉族,1963年2月20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石油地质学家,海洋石油勘探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研究总院副院长。
1985年,邓运华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1988年,获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2年,担任渤海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师;1992年至1996年,担任渤海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组长、项目经理;1996年至2001年,担任渤海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2001年至2005年,担任渤海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经理;2005年,担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总院副院长、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邓运华长期从事油气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长江大学院士候选人校友
- 魏国齐 中国科学院2023年院士候选人

魏国齐,男,1964年9月生,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储气库地质方面研究工作,是四川安岳特大型气田、川中北斜坡太和大气区两个万亿方气田(区)的重要发现者和储气库建设推动者。
发表论文239篇,出版专著19部,其中第一、二作者14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邓云凯 中国科学院2023年院士候选人、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候选人

邓云凯,1962年生,湖北荆门人,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星载成像雷达系统设计、成像基础理论及微波遥感理论研究,曾任我国第1颗微波成像雷达卫星主任设计师,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型号工程,并任副总师和副总指挥。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申请国内、国际专利70多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奖项。
- 谢胜利 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候选人

谢胜利,1956年12月30日生,物联网通信、控制与信号处理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胜利于1978年3月—1981年2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学院荆州分院;1991年9月—1992年8月在武汉大学数学系做偏微分方程高级访问学者;1992年9月—1995年7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获得运筹与控制硕士学位;1995年9月—1997年3月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5月—1998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8月—2010年9月历任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2002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育对象;200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007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2010年10月任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2011年任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1月任国家制造物联网技术工程实验室(地方联合)主任;2016年任教育部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主任;2017年任国家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2018年12月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检测与制造物联)主任。;2019年任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主任;2022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谢胜利长期从事通信、控制、信号处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广东工业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
- 窦立荣 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候选人

窦立荣,1965年8月生,男,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国家油气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执行董事、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地质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家能源油气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石油XAI和天然氢资源高效勘探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和《石油勘探与开发》编委会常务副主任。
窦立荣长期致力于国内外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实践,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石油科技攻关项目。在非洲工作十余年,创建了克拉通内离散型走滑构造体系裂谷盆地油气藏形成理论,在中西非多个盆地发现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包括我国在海外发现的最大油田——法努基油田(储量达5亿吨),首次在非洲陆上发现的前寒武系花岗质基岩油田,支撑了中国石油在非洲油气合作区的建设和成功运营,成为油气合作的典范。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4项,部级专利金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8件,发表学术论文190多篇,出版专著6部。于2006年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荣获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第28届孙越崎能源大奖、AAPG颁发“朱勒布朗斯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区域创新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首批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付金华 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候选人、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候选人

付金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63年1月出生,男,湖北省黄冈人。1982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地质勘探专业,2004年获西北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1982-2009年在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担任室主任、总地质师、副院长、院长。2009-2014年在长庆油田分公司任副总地质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2014年在长庆油田分公司任副总经理。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付金华同志长期从事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理论研究。创新和完善了“大型陆相三角洲群成藏、多层系复合成藏、内陆坳陷湖盆中部成藏”等理论认识,落实了四个超十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含油富集区。积极探索致密油成藏富集规律,加强勘探甜点预测,探明了我国第一个致密油大油田。创新了“致密气大面积成藏”的地质认识,有效指导了以苏里格为典型代表的致密气规模勘探。深化区域地质研究,丰富了海相碳酸盐岩成藏地质理论,实现了盆地奥陶系万亿方天然气勘探领域的新突破。攻关形成了全数字地震和非纵地震勘探技术、构建了低渗透油气层测井快速识别和产能预测技术和突破了定点多级与复合酸压关键压裂技术。积极推动数字化油气藏研究工作平台建设,实现了多学科、一体化协同研究与决策。统筹推进油气勘探科研与生产组织工作,推动了油气储量快速增长,为长庆油田稳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45篇。
- 李 中 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候选人、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候选人

李中,男,汉族,1972年9月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海洋油气钻完井技术领域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钻完井)。
李中于1990年9月—1994年7月本科就读于江汉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4年7月—2020年4月就职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先后任监督、总监、部门经理、总工程师;2007年—2010年在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与天然气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7年9月—2011年7月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19年4月30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2020年4月任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2023年8月31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李中长期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钻完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
- 张名位 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候选人、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候选人

张名位,1966年4月出生,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营养食品设计创制理论与技术研究。现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广东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2021年6月2日, 经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入选为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2023年8月31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等荣誉称号。带领的功能食品研究团队先后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并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
- 马新华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候选人

马新华,男,1962年11月生,湖北黄冈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与储气库建设著名专家,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天然气地质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石油勘探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长期从事天然气开发理论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创新发展了基于“人造气藏”的非常规天然气“极限动用”开发理论,引领苏里格建成我国最大气田,主导建成百亿方安岳碳酸盐岩气田,主持建成我国最大页岩气生产基地,创建了气藏型储气库建库理论与设计方法,指导建成我国百亿方气藏型储气库。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孙越崎能源大奖,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个人,SPE区域项目设施和建设国际大奖等荣誉。
- 刘中云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候选人

刘中云,男,汉族,1963年03月出生,湖北钟祥人,中共党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2002年12月任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4年11月任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2005年12月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经理,2008年12月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2008年12月任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董事,2009年7月兼任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副总经理、董事;2010年7月任中国石化集团西北石油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2013年2月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13年7月兼任中国石化新疆反恐领导小组组长;2014年8月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人事部主任;2017年3月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8年8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8年2月兼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2018年5月兼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董事;2019年4月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2019年7月兼任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筹备组副组长;2019年10月任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2019年11月任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21年12月任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长江大学能源领域知名骨干、专家校友
- 李凡荣 中国中化集团董事长

李凡荣,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江西南昌人,200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石油开发系采油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后获英国卡地夫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 周心怀 中国海油集团总经理

周心怀,男,1970年12月生,江西宜丰人,中共党员,先后获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学士学位,成都理工大学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
1996年起,周心怀进入中海油系统工作。2003-2014年,担任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技术部辽东湾勘探项目经理、技术部地质总师职务。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分别任中国海洋石油渤海石油管理局渤海石油研究院地质总师、中国海洋石油渤海石油管理局勘探部经理及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勘探部经理。2017年3月,任中国海洋石油东海石油管理局[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地质师。2019年10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勘探部总经理。2021年3月,任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海油海南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22年3月,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同年4月28日起,兼任中国海油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2023年6月,兼任中国海油总裁。2024年3月15日,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2005年,周心怀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地质青年科技金锤奖。201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10月25日,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
- 刘中云 国家管网集团原总经理

刘中云,男,汉族,1963年03月出生,湖北钟祥人,中共党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2002年12月任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4年11月任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2005年12月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经理,2008年12月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2008年12月任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董事,2009年7月兼任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副总经理、董事;2010年7月任中国石化集团西北石油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2013年2月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13年7月兼任中国石化新疆反恐领导小组组长;2014年8月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人事部主任;2017年3月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8年8月更名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8年2月兼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2018年5月兼任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董事;2019年4月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2019年7月兼任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筹备组副组长;2019年10月任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2019年11月任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21年12月任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 曾大乾 中石化首席科学家

曾大乾,男,1965年1月生,湖北赤壁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1984年毕业于原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被分配到中原油田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工作。长期工作在油气勘探开发科研一线,主持参加2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生产项目,创新形成高含硫气田高产高效开发、腐蚀防护、深度净化及安全控制等4项核心技术(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成功开发普光高含硫气田做出突出贡献。(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遗漏,敬请谅解)———END———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国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创新合作组织(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驱动绿色转型”教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以及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定于2025年5月28-29日在北京市召开“2025第三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国际会议”。大会联合Applied Energy\Engineering等顶级期刊联合征稿!论文摘要截止时间:2025年4月18日;论文全文截止时间:2025年7月20日;
论文投递方式:
将论文摘要或全文
(注:论文摘要与参会回执表需同时投递)
发到邮箱paper@iccusc.com
联系电话:马老师15822801766

(扫码添加会议联系人企业微信咨询)扫码下载会议通知

会议咨询丨马老师 联系电话15822801766(微信同)行研及合作咨询丨李老师 联系电话13581630352(微信同)
发布者:cubeoil,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ubeoil.com/archives/10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