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油气田开发专家,油田化学奠基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退休教师赵福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22年11月28日7时10分在青岛逝世,享年89岁。
赵福麟教授于1933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57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专业并留校任教,1991年12月任教授,1993年12月任博士生导师,2003年5月退休,退休后学校返聘继续工作至2012年。
赵福麟教授是我国油田化学方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将毕生的心血献给了我国石油工业和高等教育事业。他长期从事化学法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在“区块整体调剖”、“2+3”和“油井堵水与化学剂吞吐结合”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引领了我国油田化学法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的方向;建立了国内油田化学教材体系,编著教材《采油化学》获1992年国家优秀教材奖、《油田化学》获2002年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5项。他热爱教育事业,一生治学严谨,甘为人梯,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劳动模范”、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铁人科技成就奖”、山东省高校第二届“十大优秀教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赵福麟教授治学严谨、工作勤恳、潜心学术、锐意进取、淡泊名利,为我国油田化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为人、为学、为师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展现了一位中国优秀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他的逝世是中国石油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石油工程界的重大损失!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赵福麟教授!
始终心系国家建设发展:“能终生从事油田化学的研究是我无悔的选择!”
赵福麟求学期间
1964年,赵福麟教授为胜利油田油田动态分析短训班授课,为了讲好化学课,他到油田进行调研,虚心向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发现了油田的许多问题都和化学有关。“只有走到油田生产一线,才能发现问题”,于是赵福麟教授开始了更大范围、更有深度的专题调研,他的足迹遍布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等全国各大油田生产现场,同采油队的同志们一起“摸爬滚打”“生产实践”,有时一待就是一年;也因此,他尝试着用化学原理和方法去解释和解决油田存在的问题。与油田现场频繁的“亲密接触”,在赵福麟教授心里种下了一棵开拓油田化学领域的种子,丰富的油田生产经验,使得赵福麟教授很快确立了助攻油田生产中的新课题——“用化学的方法来改造油田,保证稳产高产”,由此走上了开拓“油田化学”新学科的道路。
赵福麟教授(前排左二)在油田现场
油田化学学科创建初期,缺乏最基本的科研条件,就连像样的科研实验室都没有几间,为解决科研用房不足的难题,1998年,赵福麟教授在科研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捐资160万元,与学校支持的60万元共计220万元,在东营校区西配楼建成了480平方米共计24间实验室,为油田化学学科发展、高质量成果产出和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福麟教授(左)与陈月明教授在探讨工作
始终心系青年学生成长:“我愿用毕生的时间和毕生的精力教书育人!”
赵福麟教授始终把育人作为教师工作的根本。他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采油化学”“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采油用剂”“采油化学进展”“化学采油原理”等课程。建立了采油化学的教材体系,出版了《采油化学》《化学原理(II)》《采油用剂》《EOR原理》《油田化学》等教材。其中,历经12年精雕细琢,由戴彩丽教授和赵福麟教授领衔编著的英文版《OilfieldChemistry(油田化学)》获2021年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这是我校首次获此奖项。
1997年初,赵福麟教授任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化学课程建设首席教授,他启动了化学优异生培养计划。暑假期间,首批20名学生进入实验室,参加教师研究工作,参与文献调研,学习基本试验技术,承担大量测试工作,撰写读书报告、文献综述及调研报告,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为浓厚学术氛围,帮助大学生早日成才,赵福麟教授每年为石油工程系学生开设“科技成才”系列讲座,并设立“科技成才助学金”,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
赵福麟教授在华东石油学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988-2012年间,赵福麟教授共培养了34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分布在油田、高校和科研院所。如今,他的学生已成为油田化学领域的翘楚,其中不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教授、高级工程师和关键岗位领导等优秀代表。
赵福麟教授和科研团队成员在西配楼合影
始终保持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惟真惟实地做好一件又一件教学、科研工作。”
赵福麟教授的勤奋和严谨人人皆知。他的工作日程始终安排的满满的,周末、节假日大部分时间他是在实验室度过的,每年除夕都能在实验室看到他的身影,就连出差路上的时间他都不放过。他常年都是每天用一张纸把当天工作列清楚,每件事要花的时间都精确到分钟;他每天都测量并记录实验室温度,以便合理安排实验,获取准确数据;他随时将手头的材料归档,连电话内容都记录下来以备查阅,在他的办公室里,上百个文件袋整齐有序的摆放着。
翻阅赵福麟教授修改的原稿,才能体会到什么是认真。语句不通顺,他改得行云流水;语言啰唆,他改得简洁明了。凡经他之手的材料,语言提炼到无法再精炼为止。出书,他总是自己亲自校对,一遍又一遍,直到成为精品。“赵福麟的文章,语言精练、准确,读起来是一种享受”,这是许多同事和业内同行的一致评价。
赵福麟教授与同事研讨教学
“能终生从事油田化学研究是我无悔的选择,地底下最后一滴油一定是化学专家采出来的。”赵福麟教授始终将服务国家石油工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心甘情愿、尽其所能地投身到自己所挚爱的事业中去,努力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赵福麟教授的一生,是勤劳朴实、辛勤耕耘的一生,是信仰坚定、追求进步的一生,是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一生,是为我国石油工业和高等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有人问他:“您这么奋斗的动力是什么?”他这样回答:“对祖国的热爱,我深知祖国今天的崛起来之不易;对教师工作的热爱,因为教师工作是培养接班人的崇高工作;对学生的热爱,因为学生就是接班人;对油田化学专业的热爱,因为油田化学专业以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更多的能源作为它的奋斗目标;对教学和科研团队的热爱,因为没有他们,我将一事无成。这些热爱都转化为我的动力,促使我做好每一天每一件工作。”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赵福麟教授千古!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荟萃石工
发布者:cubeoil,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ubeoil.com/archives/8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