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报告》总第90期刊发文章《中国石油:以“关键一招”制胜“世界一流” 》。全文为您分享如下:
2020年至今,中国石油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攻坚发力啃“硬骨头”,乘风破浪过“险滩头”。2022年6月已至,如何确保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中国石油给出答案:决战决胜,全力冲刺。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中国石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力求做出国企表率。截至2022年4月底,其部署的六个方面共86项重点改革任务已完成85项,完成率99%,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一批改革成果。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5%,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增长90.2%和99.4%,重回同行首位、央企前列。
油气保障量、国内外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和油气产量当量、国内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和油气产量当量、国内天然气产销量、乙烯产量、主要化工产品商品量等指标创历史新高。


顶层设计谋全局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伊始,中国石油党组以全球视野研判机遇与挑战,在顶层设计、全面谋划改革大方案的同时,紧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系统下好深化改革“一盘棋”。
中国石油建立党组第一议题制度,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明确结构、组织、运行、制度、监督、党建“六大体系”建设具体任务,成功搭建全面深化改革“1+N”基础框架,清晰制定“路线图”和“施工图”。
“要突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22年年初工作会上,中国石油党组书记、董事长、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戴厚良强调。2022年要加快重点难点改革攻坚,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

中国石油把改革作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2020年中国石油领导干部会议确立了“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依法合规治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兴企方略和“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精益化管理、一体化统筹”治企准则,部署优化完善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等重点措施,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公司治理与中国国情更加契合、与市场经济更加融合。
适应时代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中国石油以“头脑风暴”式变革突出价值型总部建设。在总部、专业公司和企业职能定位更加明确的同时,总部部门减少25%、处室压减20%、人员精简10%。
2021年4月,中国石油总部组织体系优化调整:组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四个板块(子集团),就此建立起一整套紧密协同、内在联系、相互支撑的制度机制,展现出资源共享、一体化统筹、整体效益提升的新气象。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既是中国石油的重要任务,又是企业发展所需。自上而下、全面铺开的系列改革,在中国石油各企业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上游业务围绕“油公司”模式,新型采油气管理区作业区创建到位率达60%以上。大庆油田完善细化“1+N+P”改革框架,谋划新时代油田发展的全局性变革。长庆油田依托油气生产一线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推进,打造“扁平短精”新型组织架构。辽河油田在重组压减机关部门15个,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炼化业务积极推进业务归核化和机构扁平化,退出低端低效业务42项,新建联合运营部46个。大庆石化减少部门间壁垒,管理效能持续提升。辽阳石化压缩管理层级,形成集约精干高效的管理模式。
销售业务大力实施“大部制”改革,两级本部人员编制精简33%。
随着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不断制定完善,一场新时代的变革,正引领中国石油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击流改革“深水区”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中国石油宣布面向未来的战略目标:2025年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2030年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业。
奔向宏伟目标,深化改革仍是关键一招。这样的共识基于2020年中国石油顶住压力,以改革实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低油价带来的多重挑战,实现了“三个1亿吨”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畅通科研人员晋升双通道,5名领导自愿放弃领导职务竞聘院级专家,5名青年拔尖科技人员晋升为院级专家。国务院“科改示范企业”北石公司全面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62人成功竞聘到基层管理岗位。冀东油田机械公司通过“选育用留”机制,两年间培养出14名项目长……
正向激励力度加大。中国石油通过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企业工资分配加大向基层一线、关键艰苦岗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力度,进一步激发所属企业内生动力。
“以前各单位抢着要人,现在抢着上产争产量。”长庆油田党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兴奋地说。长庆油田将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工资总额挂钩,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
海洋工程公司因为坚持“只要有市场就开发,能够有效益才开工”,在2020年油服行业整体困难的大环境中,利润同比增长3倍。

在当年演绎过“两新两高”改革奇迹的塔里木油田,尽力用好、管好市场成为员工共识。辽阳石化优化装置结构,一举甩掉12年亏损的帽子;寰球工程吉林化建推进项目市场化运作,实现扭亏为盈;渤海装备整合关停海工制造业务,止住最大出血点。华油集团总经理林鹏直言:“如今,领导班子带头闯市场成为华油集团各级领导干部的天然职责,全员市场营销的合力已然形成。”
中国石油坚持稳妥处理与员工利益攸关的问题,蹄疾步稳推进“三供一业”、市政社区、医疗教育等企业办社会业务剥离移交和深化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妥善安置从业人员,14万员工没有出现一例下岗的情况。
改革三年行动攻坚啃硬实打实,中国石油有力破除了一批长期制约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公司的经济效益、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社会贡献、职工获得感得到了明显提升。
转型升级上台阶
“创新”是中国石油第一战略。2021年召开的中国石油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大会,进一步明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路径,加快推进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
如何打开突破口?科技创新需要体制机制等“软件”保障,中国石油进一步构建开放创新的生态环境。在勘探院、工程院等单位开展8个全项目制试点项目,重塑项目管理流程体系,实现“放”与“管”的有机结合,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了企业“龙头”带动、高校科研院所“特尖专精”优势充分发展的创新格局。
通过实现对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产业化应用,长庆油田为致密油经济开发蹚出了一条低成本、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新疆油田平均钻井周期累计缩短43%,桶油成本下降近三成。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加快转型升级,生产的水井电泵机组在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签下3000万美元大单……
更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石油加大对基础超前、跨越式技术研究以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获国资委首批打造“陆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化工新材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两个原创技术策源地,迪拜研究院、上海新材料研究院和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相继挂牌,“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建立,一连串组合拳超前布局油气领域前瞻性技术研发创新,引领油气战略领域迅速成长。

2020年,中国石油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塔里木油田、兰州石化、河北销售等14家单位围绕108个应用场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油气产业链的产品、服务和流程中,持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中国石油全面推进世界一流研究院工程和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建设工程,明确7家研究院发展新定位,4家“双百企业”和7家“科改示范企业”入选国资委试点名单。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拟持股”“租赁合作”分配机制、科技创新创效奖励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驱动下,从企业到个人,创新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对于中国石油来说,改革三年行动正在落地见效,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正当行稳致远。在业已形成上下贯通、纵深推进的改革新局面之下,更要突出治理效能,突出质量效果,突出巩固提升,总结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和经验模式。


审校 | 黄伟





发布者:cnpc,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ubeoil.com/archives/8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