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矗立各个海域的海上平台
生产有条不紊
作业船舶不时穿梭其间
工作井然有序
厂房中,伴着机器轰鸣
白花花的尿素源源不断
一声“欢迎光临中国海油”
是加油员最亲切的问候

当前,正是夏季三伏最热的中伏
多地气温居高不下
中国海油全力保障能源稳定供应
用实际行动保油气、送清凉、迎丰收

在渤海海域——
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作业热火朝天
关键核心技术应用
智能化转型更按下“快进键”
顶着炎炎烈日
大家的干劲不断“升温”

在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浅、中、深层勘探均取得重要发现,为“上产4000万吨”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浅水水下生产系统的投入应用正将原本不能开采的油气重新激活动用。渤中19-6、渤中29-6等在建项目压茬推进。
世界首个海上超稠油储量规模化开发油田旅大5-2北油田一期项目投产以来,持续撬动渤海湾盆地上亿吨特超稠油开发。

油气开发工程项目紧锣密鼓推进。7月以来,海油工程塘沽建造场地气温多在35摄氏度以上,垦利在建项目进入施工收尾阶段,焊接施工人员不惧酷暑,“叫板”高温。上半年,海油工程同步运营项目42个,累计完成钢材加工量18.7万结构吨,建成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
入列不久的中海油服智能LNG(液化天然气)动力守护船“海洋石油542”船,满载散料、生活水、柴油、钻井套管等生产生活必备物资全速驶往曹妃甸6-4CEPA平台进行作业。目前,中海油服200余座大型装备和近千台套技术装备全力奋战国内油气勘探开发。超额完成垦利16-1新优快“四提”目标,并在陆丰14-4等多个项目中推广服务经验,最高提速40%以上。
在南海海域——
“深海一号”鼎立南海
“小蜜蜂”平台投入使用
深水装备技术日臻成熟
天然气、光伏、风电
更为蒸笼般的南方夏日
增添了一抹绿色

“会飞”的 “小蜜蜂” 正在南海西部油田辛勤劳作。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座海上可移动自升式井口平台“海洋石油163”投产以来,依托可升降、可移动、可重复利用的特点,推动涠洲12-8油田东区边际油田开发。
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光伏电站——涠洲油田群光伏电站投用以来已累计发电超180万千瓦时,为“最美海岛”送上“绿电”保障。该光伏电站每年可节省天然气172万立方米,运营期内实现碳减排85000吨。
美丽的“大风车”屹立南海深处,这不单是一道风景,更迎风“转”出绿色动能。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文昌浮式风电项目正积极推进,预计每年可生产绿电约2000万千瓦时。

连日来,针对疫情反复,南海东部油田始终坚持“全面管控、不漏一人”原则,编制疫情防控制度体系,实施网格化管理,全力以赴保障现场工程建设高效稳步推进。
为扩大天然气储量规模,陵水25-1气田开发项目进入建设阶段,导管架等正加快建造,钻完井作业加紧实施;乐东22-1气田南块项目采用我国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进行开发,今年5月水下采油树安装到位,平台改造工作近期也已完成。
在陆地——
神安管道翻山越岭
电厂迎“烤”准备充足
炼厂、加油站
积极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
化肥生产线
为夏粮颗粒归仓贡献价值

在神安管道建设现场,机器的轰鸣此起彼伏,焊接的火花喷溅四射,该管道已向山西、河北等地供应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管道最后一段陕西至山西段项目总进度过半,迎来作业高峰。
加快非常规油气开发,中联公司创造垂深超过1500米深煤层井加砂量纪录;高效井台建设创新应用6项新技术。钻完井提速提效,上半年新建301口井,神府4号集气站与临兴东1号集气站分别投产;临兴东区作为致密气又一主力产区投产试运行。

每年的6~9月是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气电集团积极协调上游单位提升国产资源供应水平、适当补充采购LNG现货、有效支持重点地区、重要时段的用气需求。
文昌电厂实现海气和LNG双气源切换,完成海气消纳量约1.2亿立方米;洋浦电厂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以最佳状态迎接今夏“大考”;莆田电厂推动“智慧电厂”项目和设备管理智能化,更好发挥调峰作用;珠海电厂创新机组运行方式,建成首个新型燃气智能电厂,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贡献清洁能源。

中海炼化统筹储运销,力保成品油稳供,加快原油进厂速率,开展原油船期优化,保障原油资源高效衔接。
公司半年累计签约加油站新增29座,半年累计机械完工加油站净增47座,新升级综合能源站11座。惠州石化建成我国首个“双频5G+工业互联网”智能炼厂,质量升级项目稳步推进;大榭石化四期聚丙烯项目顺利完工验收。

农忙时节,中海化学全力抓好化肥生产、发运、销售等工作,为夏粮颗粒归仓贡献价值。
尿素稳产,椰岛稻香。踏上盛夏的椰岛海南,水稻全面进入收割期,对化肥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今年以来,富岛公司已累计生产尿素60多万吨,超额完成化肥保供任务。
大峪口公司磷复肥产量连续5个月刷新历史纪录,产量超全年生产计划的一半;华鹤公司全面启动追肥季尿素生产工作,日均尿素发运能力1800余吨。

海油发展加快绿色发展,形成“研发+产品+工程+运维”全业务链条技术服务能力。持续推动绿色环保涂料在海上平台应用,海洋装备涂料涂装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广至18个平台模块。自主研发的“柴油机节能减排一体化系统”对海上平台柴油机尾气一氧化碳与颗粒物脱除率高达95%以上。污油泥减量技术服务在“海洋石油112”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首次应用,实现减量率达84%。
中国海油持续提升油气资源保障能力
多措并举强化供需衔接
为能源保供贡献海油力量
增储上产须持续发力
更多推荐



文字丨梁冰洁 郝艳军 张光明 刘亚婷 吴鹏
庞松涛 杜磊 黄子阳 邹卓超 董哲 乔宇龙
秦培尧 李世铭 谢东升 赵博鹏 楼俊凯
赖鑫辉 刘源 李文玲 高宛童 湛小翠
蔡厚振 谢莹 苟卫玮 李秋菊
梁玉欣 王浩宇 王德洋
图片丨中国海洋石油报
编辑丨刘晶晶 高舒淇
监制丨冯哲
![]() |
![]() |
![]() |
![]() |
![]() |
![]() |

发布者:中海油,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ubeoil.com/archives/8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