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1975年10月,萧瑟的秋风划过苍茫大海,不期而至。一群身穿“道道服”,头戴棉皮帽,脚穿大头鞋的姑娘们,顶着料峭的海风,乘船颠簸了四五个小时,终于登上了渤海湾首个海上采油平台——海四平台。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这是海上平台第一次迎来女子采油队。在那个筚路蓝缕的起步阶段,石油几乎掌控着国家发展的命脉。然而,海上采油平台的条件却十分艰苦,平台上的男同事对这群初来乍到的稚气面孔不以为意:这活太苦了,你们干不了。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我们可不是来当观摩团的,”姑娘们憋着一口气:“我们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海上平台的工作强度和生活难度还是给了姑娘们一个下马威:由于生活区刚开始建设,姑娘们只能居住在暂时没有投用的空油罐里。到了生产加急的时候,连油罐也没有了,大家干脆露宿在平台上。即便在生活区建成后,铺位也远远不足,上下平台时还得扛着自己的铺盖卷。


即使是这样,姑娘们丝毫没有拈轻怕重,也没有被棘手的困难吓倒,而是表现出了极强的韧劲儿:在采油工、泵工、锅炉工、发电工等不同岗位上,她们每天巡检采集生产数据,负责原油脱水脱气和外输,保证后勤工作安全……


生活的困难不是最难熬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海上平台不仅设备简陋,人员操作经验也极其匮乏,没有现代化的电仪控技术,一个今天看来异常简单的量油工作,对于没有技术功底的新员工来说都是难事。“沟通全靠喊,阀门操作咬牙干,量油要数123!”两名员工需要默契配合,一个开关阀门,一个手掐秒表,通过计量分离器罐内液位变化来计算油井产量,一个小小的读数偏差或者掐表不准确,就会造成油井产量参数的巨大误差。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海上的风硬,24寸的大阀门更硬。女队员唐文芳咬着牙,用全部身体作支撑,手握管钳一点一点地将阀门拧开。为了更精确地掌握生产资料,十米高的大油罐她一天要爬上爬下十几次。


到了冬季,油井产量不稳定,大罐上也结了厚厚一层冰,采油工魏延芬就蹲在这口井上查找原因,半小时就得爬上罐顶测量和记录一次,连续十几个小时循环往复后,她才终于找到原因。


大海不会给女性特殊的眷顾。与生俱来的体力不足,就要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来弥补。这批踏出了采油第一步的年轻姑娘们,拿出了“铁人”王进喜一样的坚定意志和拼命精神。“八小时以内拼命干,八小时以外做贡献”,这句口号陪伴着她们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之路,走得艰辛又坚定。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就在姑娘们慢慢适应了海上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时,一次突发事件打破了大海的宁静。


1976年7月28日,采油工于晓琴正像往常一样对油井进行量油和参数巡检。凌晨4时,她正准备例行记录时,突然,平台剧烈摇晃起来,说时迟那时快,整个平台几乎同时被隆隆巨响淹没,她脚下站立不稳,重重摔倒在平台格栅上。


地震了!这个念头猛地冲进于晓琴的脑海,她第一个想到的是刚刚倒入计量分离器的油井:计量分离器倒了,原油就会大量泄漏!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来不及请求救援,于晓琴立刻带领人员赶往计量房。海上的震荡还在继续,地动山摇卷起数十米的浪潮,嘶吼着在这座孤独的海上平台周围,仿佛野兽发出的吼叫。“你们看啊!”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50米长的栈桥像一根鞭子一样忽上忽下,6个500立方米的大罐都错了位,很多条天然气管线被来回拉扯……姑娘们顾不上害怕,互相拉拽着往计量房跑去。


一路上隆隆响声和天然气呲呲声不绝于耳,不断晃动的平台使得于晓琴无法站稳,好几次摔倒在甲板上。她忍着身上的疼痛,跌跌撞撞地赶到现场,“延芬,你去检查一下管线有没有泄漏。文芳,你在这边开阀,我去那边关阀,计量分离器晃得太厉害了,快!”于晓琴下达完指令,立即跑去关阀,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平时用管钳都不好开关的阀门,竟然用手就给关上了。直到将油井从计量分离器倒回储油罐,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了。几个人安全退回到生活平台后,发现衣服全都被汗水浸湿了,腿上也磕得青一块紫一块,这才感到后怕。


“劫后余生,不存后悔于晓琴回忆起那记忆之中难以忘怀的一天如是说。地震的峰值刚过,油田党支部又立刻决定组织抢修大会战。此时,余震仍在不断发生,整个平台摇摇晃晃,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我是党员,我先上!”女子采油队中的党员于晓琴、敖利华站了出来。


“现在现场情况不明,很危险,让男同志先上。”


“指导员,现在平台上本来就人手不足,我们对现场最熟悉,让我们上吧,早一天恢复生产,就多为国家生产一桶油!”


看着姑娘们坚定的眼神和冲天的干劲,组织上决定让姑娘们也加入到抢险的队伍中。女子采油队的队员们踏上摇摇晃晃的平台,开始抢修工作,所有人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平台生产,保住这来之不易的石油平台。


这群姑娘们逆向而行的身影就像风浪之中骄傲坚挺的玫瑰花,在这片茫茫大海上盛开得无比绚烂。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时光荏苒,在此后数年间,这支娘子军扎根海上,铆足劲头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她们翻书籍、画图纸、请教老师、相互讨论,每个人都随手准备一个小本子,从简单的操作程序到深层的理论研究,走到哪里记到哪里。从最基础的生产流程开始到后来采油、机泵、锅炉、吊车样样行,姑娘们一个个都成了名副其实的业务多面手。

1981年11月14日,伴随最后一批女子采油队员的告别,这支写满传奇的海上娘子军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女子采油队成立6年来,多次获得先进集体荣誉,于晓琴和敖丽华还分别获得新长征突击手和三八红旗手的荣誉称号。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文字 | 陈熠文 吴鹏 张智

漫画 | 刘佳

制作 |  刘力炜 梁冰洁

责任编辑 | 刘建坤

监制 | 冯哲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喜欢本篇内容 

请给我们点个“在看”吧 

40年·蓝色航迹 | 海上平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

发布者:中海油,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ubeoil.com/archives/41475

(1)
上一篇 2022年1月28日 上午10:31
下一篇 2022年1月28日 下午2:04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