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这一年!

石油,是大宗商品,也是金融产品,更是与国际政治形势息息相关!

在即将过去的2021年,是石油行业逐渐复苏的一年,也是石油行业遭遇前所未有之变局的一年。

国际原油价格,从开年之初的四十多美元一路狂飙至八十多美元,再加上国家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国内石油行业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多年不见的油气大会战场再度重现,百吨井、千吨井这些很久都没出现的字眼又逐渐跳跃在新闻中,页岩油这个以前难啃的骨头也逐渐成为各大油田增储上产的神秘武器。

但是,当我们一路狂奔之时,石油行业最先面临的问题,不是储量不够,而是石油人不够了!

从2014年起,石油行业经历了极其沉重的“七年之痒”,多少对石油满腔热血的青年为了养家糊口或者更好的发展,脱去了一身工装,投身到IT、金融、教培、直播、保险、物流、外卖、滴滴等各个领域。没有荒凉的沙漠、没有无边的海水,在办公室的朝九晚五确实让曾经的石油人有了更好的事业、更好的家庭、更好的人生。

更有在国内各大石油院校,出现了从石油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往计算机、英语等专业转专业的“神奇现象”,这在七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近年油气行业的一些重大事故,与熟练技术工人的短缺不无关系。诚然,我们可以再高价把那些曾经经验丰富或者满腔热血的石油人召回,但是市场化用工下的他们,心中那根安全的弦是否再能那样紧绷也是为未可知。

当然,内部的问题,总能慢慢消化和解决,但是外部的变革,却让傲娇的石油行业差点乱了方寸。

自2020年“碳达峰、碳中和”的大旗高高举起,石油行业就嗅到了一丝丝的危机,虽然石油人不懈努力,将天然气划为清洁能源,是低碳环保的先行者,但是化石能源就是化石能源,依然是“双碳”最大的革命目标之一。

在2021年,石油行业最重要的事情,一是增储上产,二就是琢磨着怎么在“双碳”的目标下活得更久、活得更好。中石化成立了新能源公司、中石油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连中海油也在谋划把曾经解散的新能源公司再度成立起来。

说到能源转型与自我革命,行动最快的当然是中石化、中石油的各个加油站,他们有的在加油站的屋顶铺上了太阳能电池板,有的不仅能加油,还能加氢,更甚的是还能为电动车换电池。而被革命主体的中石油各大油田,在年初就开始纷纷谋划如何发展新能源的发展路径。所以未来几年,油田上不仅遍布一排排抽油机,还能看到一片片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咯吱咯吱转动的风力发电机。而做得堪称典范的,就是中海油的一个海上平台,直接把电从岸上通过几十公里的海底电缆输送到平台,从源头上搞定了平台的碳排放。

与此同时,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也一夜之间成了热门词汇,习总书记在黄河入海口参观的CCUS项目让胜利油田成为全国焦点。新技术这块你不和CCUS沾点边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啥创新点。关于CCUS,听过最美好的设想就是,当碳排放配额(CEA)价格远超过天然气价格的时候,你往地下注入二氧化碳(CO2)就是赚钱,而产生的天然气就是副产品。目前CEA的价格徘徊在40元/吨,或许到400元/吨时这个梦想可以实现。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

站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回望石油行业,这是我们深爱的行业,我们为之付出青春与热血的事业,就算有诸多不如意,我们经历了,走过了,依然坚持!我们展望2022年,我们满心期待,愿石油不负我心!

作者| 丁观世 ,立方石油创始人及CEO,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工智能学院兼职教授

发布者:cubeoil,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ubeoil.com/archives/30354

(1)
上一篇 2021年12月30日 下午11:00
下一篇 2021年12月31日 上午7:53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