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讲“四史” | 杜江峰:烽火五原 我生长的地方

学党史 讲“四史” | 杜江峰:烽火五原 我生长的地方


—— 烽火五原:我生长的地方 ——

学党史 讲“四史” | 杜江峰:烽火五原 我生长的地方

五原抗日烈士陵园外景

我的家乡五原县,地处美丽富饶的内蒙古河套平原腹地,县域南临黄河,北依阴山,东临包头,被誉为有着四千多年历史文明的塞上明珠。相传大禹治水后期,水退后在高埠处出现五个较大的台原,人们在其之上辟田耕作、繁衍生息,五原称谓始而至此。东周赵武灵王置云中郡九原县,秦统一六国后,将九原郡址设在五原。西汉元朔二年,汉武帝将九原郡东部地区改名五原郡。东汉至五代时期,河套一带为匈奴、鲜卑、羯、突厥等游牧民族活动地区。宋、辽、金时期,五原皆为西夏属地;元、明、清三朝归于统一版图,直至光绪二十九年设五原厅。民国元年改厅为县,统领后套全境。建国后1958年7月至今,五原县之建制再未改变。

五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几乎每一次载入史册皆与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有关。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发生在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史称“五原大捷”。

抗战期间,五原成为绥远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1939年冬季,国民政府军队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冬季抗日反击战。此次战役后,日寇退守五原负隅顽抗。1940年2月,第八战区副司令傅作义主持将官军事会议,议定收复五原。他亲自率部抵挡住日军围剿,并于3月20日夜间派遣800多名敢死队员,采取奇袭、掏心战和攻坚战等战术趁夜色突进五原城内,主力部队随后攻入,与日伪军展开激烈巷战。提前设伏的中国军队在乌加河畔放水淹没公路,阻击包头之援敌。日寇在飞机和重炮掩护下反复冲锋,战斗异常惨烈,双方伤亡惨重。经过三昼夜激战,日伪守军全线崩溃,县城光复。在收复五原的战役中,中共地下党组织与傅部密切配合,同心抗日,率领游击队伏击日寇,组织群众转移,发动民众支前参战。村民们拿起铁锹、锄头、大刀等与日敌拼杀,协助友军破坏路桥、掘堤放水阻击援敌。五原大捷消灭日伪军共5000余人,缴获火炮、汽车等大量军用物资,焚毁击损敌武器装备不计其数。

威震华夏的五原战役,开创了抗战反攻胜利之先河。五原是中国军队收复的第一个城市,此次胜利,牵制了日军南下,确保了河套地区抗日根据地的稳定,增强了全国民众的胜利信心。《大公报》称五原大捷是军事上的伟大成就,国民政府更是高度赞扬,称五原大捷在抗战全局上尤为重要,功业彪炳。

五原战役中,我军679名将士为国捐躯,长眠塞北。为了缅怀英烈,当年在此修建抗日烈士墓,傅作义亲笔提写了碑文,后人在原址上数次修葺。现今,五原抗日烈士陵园坐落于县城北郊,松柏苍翠,庄严肃穆,这里安葬着“五原大捷”抗日阵亡将士的忠骨,供人们缅怀凭吊。

去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清明节回乡省亲之际,我特意前去五原抗日烈士陵园,瞻仰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伫立于纪念碑前,八十年前那场充分展现民族精神的“五原大捷”的枪声犹在耳畔回响,五原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的惨烈场景又浮现在我眼前……

五原,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我依恋着五原的黄土地,我深爱着这里的父老乡亲,倘若将来还有谁胆敢侵略或妄图肆意践踏这片沃土,八十年前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全军覆灭就是他的下场,因为中华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必将用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再次谱写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英雄史诗!

图片源自网络

文字丨杜江峰

编辑丨李佳斌

学党史 讲“四史” | 杜江峰:烽火五原 我生长的地方

研究总院

传播总院文化,了解总院科技前沿

喜欢本篇内容

请给我们点个“赞”和“在看”吧

学党史 讲“四史” | 杜江峰:烽火五原 我生长的地方


发布者:中海油,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ubeoil.com/archives/24230

(1)
上一篇 2021年12月9日 上午1:40
下一篇 2021年12月9日 上午9:05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