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还得靠“膜”法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我国油气、炼化行业的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O2的分离和捕集是碳减排的重要一环。膜分离系统由于其占地小、无需再生、操作简单,是实现CO2分离的一种灵活、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从全球首个将CO2与天然气分离的商业膜设施,到最大的CO2膜分离装置,斯伦贝谢卡麦龙凭借其先进的Cynara酸性气体脱除薄膜系统持续引领行业。自1982年首次安装以来,斯伦贝谢卡麦龙拥有超过35年的分离膜设计与运行历史,在全球超过50个大型项目中均实现高效、稳定的运行记录。

产品介绍
Cynara薄膜可选择性脱除酸性气体(CO2和H2S),无需外部供热,无移动部件,能耗低、占地小、操作简便。与传统胺洗法相比,同等处理量下占地面积减少80%,占地100平米的CO2膜可实现高达800万方/天的气体处理量。由此可以节省大量成本,降低约30%的资本支出和运营费用。
薄膜采用非对称中空纤维结构,比表面积大,单个薄膜组件处理量更高。为了解决天然气中重烃冷凝对薄膜寿命带来的负面影响,Cynara薄膜使用三醋酸纤维材质,对重烃容忍度高,保证薄膜使用五年后仍保持高活性。

技术原理
Cynara薄膜利用CO2、H2S在膜纤维中快速溶解和扩散的特性,借助薄膜两侧的压差,使CO2和H2S产生跨膜渗透,并与分子体积更大的甲烷、乙烷和重烃分离。

大多数油气处理都涉及从天然气中去除CO2。当富含CO2的天然气被送入薄膜时,CO2在膜纤维中快速吸附和扩散,原料气被分离成CO2浓度高、甲烷浓度低的渗透气流和CO2含量低、甲烷浓度高的产品气流。
应用场景
Cynara薄膜适用于大流量、中高浓度CO2的脱除。与传统酸气处理技术相比,当CO2进气浓度>10%时,膜分离技术成本更低。得益于膜的高选择性与外壳的紧凑设计, Cynara薄膜在海上酸气处理、提高采收率(CO2-EOR)、天然气提纯等领域均有成熟的应用。Cynara膜系统是一个标准化、“即插即用”的模块,可以更快地安装和运行,在已有设施的改建扩容中有独特的优势。

应用案例
美国,陆地
-
1982年交付,目前天然气日处理量2000万方/天,分离的CO2用于强化采油(EOR)
-
世界上第一个将CO2与天然气分离的商业膜设施,分离的CO2比其它所有膜分离的总和还多
-
系统稳定运行超过35年,在线运行率>99.4%,实现CO2入口86%,降低至出口的10%
巴西,海上
-
2011年交付,天然气处理量320万方/天,占地约150平
-
入口天然气成分波动大,CO2入口含量8-60%,运行压力达5.5MPa
-
实现外输天然气中CO2稳定在3%以内,CO2渗透气直接回注至地层
马来西亚/泰国联合项目,海上
-
2005年交付,天然气处理量 4,000万方/天,占地约600平
-
针对高压、高流量、CO2浓度变化大的工况,连续运行超过15年,在线运行率>99%
-
最大规模的海上CO2膜分离应用,实现CO2入口37%,降低至出口的15%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公众号:斯伦贝谢中国
官网:www.slb.com
邮箱:slbcustomerinquiry@slb.com
发布者:斯伦贝谢,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cubeoil.com/archives/23583